在4月13日的《中国机器人工业年鉴》启动新闻发布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2020年中国机器人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国内机器人密度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每万名员工187台,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113台),而去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正在加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国产形成了较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了30%,近年来机器人行业的低端重复建设问题也出现了好转。
宋晓刚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自2010年以来,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并带动了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
从市场规模看,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消费的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的36%。
从应用角度来看,中国机器人应用的制造业行业目前为止已经覆盖了130个工业大类,从以汽车、电子行业应用为主,快速拓展至冶金、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医药、农业、建筑以及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医疗康复养、公共服务、智能家居等领域。机器人的密度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每万名员工187台,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113台)。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机器人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着增强,高精密减速机、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等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整机功能和性能取得长足进步,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此外,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机器人骨干公司加速壮大,竞争力显着增强。
宋晓刚指出,疫情加速了制造业机器换人的进程,刺激了汽车、电子产物的消费,而这两个行业正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从长期看,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缺口,预计中国机器人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20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年度的规模已经非常接近,都是500多亿人民币。
宋晓刚指出,此前中国机器人行业一度出现“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现象,这是行业发展初期难以避免的现象,监管层敏锐地发现了相关问题,经过多年规范化发展,目前机器人行业不少低端重复建设的公司已经退出市场,行业出现了诸多积极信号,目前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30%。
展望“十四五”,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总编辑石勇指出,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机器人产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等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将加快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智能矿山、智慧农业、智能建造、智慧公安、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政、智慧康养等加速演进,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他指出,为了满足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等方面迫切需求,我国机器人产业必须以应用为牵引,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加强跨领域间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产物质量和可靠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