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推动智能制造,制造业的智能化产业升级,使得工业机器人发展进一步提速。
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制造公司对产物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精度需求的提升,市场对工业机器人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工业机器人技术加速向智能化、模块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同时,为满足高速高精度控制要求,机器人机构更加趋向小型化。此外,由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环境复杂,部分行业加工工序需要人机协作完成,为保障工人安全作业,具备自感知、自学习等高度智能的人机协作机器人将会受到市场追捧。
日前,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要想突破这些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一是要继续强化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从目前国内机器人发展来看,如不进一步降低产物研发和生产成本,国产机器人产业化将会面临困难。机器人生产成本主要由机器人本体成本和核心零部件成本构成,其中伺服系统、减速机、控制器等叁大核心零部件不仅决定了机器人产物的性能和质量更是决定价格的绝对因素,叁大核心零部件成本约占机器人整体的70%。因此,我国机器人发展应继续强化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攻关能力开发国产核心零部件产物,以国产核心零部件的使用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我国机器人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二是要鼓励公司兼并重组,重点培育行业龙头公司。受国家政策鼓励的影响,国内兴起了发展机器人的热潮,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机器人政策,兴建机器人专业园区、鼓励机器人公司落户发展,我国涉及机器人领域的公司数量急剧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与机器人相关的公司数量达已突破3000家,形成了以环渤海、长叁角、珠叁角、中西部为主要集聚区的区域竞争格局。但从公司规模来看多以中小型公司为主,具备较高知名度且年销售收入过亿公司仅有数十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尚缺乏国际级机器人龙头公司,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应大力鼓励业内公司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快速培育行业龙头,扶持和发展具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物牌,形成龙头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
叁是要优化我国工业机器人协同创新机制。与国际龙头公司相比,我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公司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公司在核心技术储备方面仍较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创新机制。为此,我国已将强化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纳入了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将从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构建检验认证体系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机器人协同创新机制,助力我国机器人发展早日实现“弯道超车”。